站内公告:
2024-11-02 16:45:04
本文摘要: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每一座城市都有追求的梦想,对西宁而言,将森林引入城市、共建美丽西宁,让城市坐落在山水花园中,是它孜孜不变的追求。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每一座城市都有追求的梦想,对西宁而言,将森林引入城市、共建美丽西宁,让城市坐落在山水花园中,是它孜孜不变的追求。自2003年提出创建园林城市、2005年摘下省级园林城市的桂冠、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2010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再到2011年确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去年国家森林城市指标提前一年全面达标,西宁人执着地植绿、播绿,创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十年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5%增长至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0%增长至40%,人均公共绿地由7.4平方米增长至12平方米。十年间,全市森林覆盖面积由286.8万亩增加到367.1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108.6万立方米增加到327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由0.30亿元提高到2.47亿元。
西宁市在国民经济总量不足、可支配收入不多的市情下,立足本地自然条件,突出高原风貌,体现西宁特色,全力以赴植绿、播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市人民无不击掌叫好。今日之西宁,山边、河边、田边、路边,盎然的绿色绸带尽情舞动;大南山的翁郁葱茏,托起了满城的绿色;北山永久美丽园的满目苍翠,让城市生态绿廊和天然氧吧愈加生动;日渐增多的芳草绿树,衬托出高原古城的勃勃生机今日之西宁,举目远望、满眼青翠。醉人的绿意,在两山三水中,浸润、绽放;流连城乡、移步美景,灵动的绿韵,在举手投足间,流淌、升腾;天清气爽、山青水碧,生态的西宁,在城绿人美里,隽永、耐品一座高原山水花园之城风姿绰约,一座绿色生态之城灵动妩媚。
现如今,西宁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3520公顷,绿地面积3398.45公顷,城区公园绿地面积500.49公顷,城市绿地率38.62%。西宁,在一向以自然条件严酷而闻名的高原大陆上,用汗水浸润出这饱含生机的大片绿色。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挥别历史的跨越。
作为省会城市,西宁市地处湟水流域,四面环山,三川汇聚,城乡绿化建设在全省乃至世界屋脊起着样板示范和带动作用。今天,人们有目共睹,绿色已然成了西宁市的主色调,家门口的浓荫绿意是西宁人最大的福利!每逢大美青海旅游旺季,出机场沿高速路驱车进城,一侧是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的城市,一侧是林草相间、郁郁葱葱的北山;一面是丁香吐蕊、花香四溢的公园绿地,一面是清丽婉转、澄波献瑞的入城清水。晒晒青海的蓝天白云,晒晒西宁的花香满城,外地人惊异于初来乍到便与西宁这座青藏高原山水花园城市相亲相依。
骄傲自豪的西宁市民亦慨叹无需远足却人在画中,正与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相亲相融。理念制胜,举全社会之力植绿播绿当前,在新一届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宁市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保障生态安全、普惠城乡居民、打造生态山水城市的发展思路,加快构筑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绿化为屏障、县域为纵深、四边绿化为纽带的三环一纽带城乡一体化生态绿网。
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及重点公益林等林业工程建设。去年刚刚退休的市建委绿化区职工魏民劳,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大南山工程近10年的抚育补植工作,现在山上的泉眼多了,我感觉我们确实为后代造福了。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干旱、缺林少绿,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2000年以前,西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有20%,人均公共绿地也只有4平方米。那时候,风沙大、气候干旱,一年下不了几次雨。
因浇不上水,山上栽的树多数都难以成活。街边、人行道的花草树木单一,可供居民们活动的公园绿地也屈指可数。特别是,曾经的南北山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春夏之交每到下午,满城便黄风不止、沙尘漫天。
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每年夏季,瓦窑沟、火烧沟、大寺沟山洪频发,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基于此,西宁人民渴望绿色、喜爱绿色、建设绿色的愿望尤为迫切。
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城乡绿化摆在重要位置,视造林绿化为一场绿色接力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站在发展城市森林,打造现代生态城市的高度,响亮提出:紧紧围绕生态立省战略,让生态成为百姓永久享受的财富,要把西宁打造成高原山水花园城市。立足高原特色,落实三区战略,以构建功能完备的城乡绿色长廊、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为抓手,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纳入西宁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域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展开城区绿化建设、道路水系绿化、南北两山生态绿色屏障和郊县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治山、治水、治城的大型生态绿化工程。按照美宁方略、树为关键的方针,以建设美丽西宁为主旨,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高质量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先后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确定了以滨河绿带、绿色走廊为骨架,城区绿地为核心,两山风景林为背景的绿地系统格局。
省市重视、理念制胜;全民动员、众志成城。从2004年至2014年,10年来,西宁市完成天保、三北、退耕、公益林等重点工程造林160.8万亩、封山育林126.04万亩和中幼林抚育43.9万亩。森林面积、蓄积量实现双增长,森林覆盖面积增加80.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218.4万立方米。
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点睛之笔,重点突破推动建绿增绿南北山绿色屏障建设是高寒干旱地区绿化的创举,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下决心变危崖为泰山的典范城乡绿化提档升级,荒山绿化气贯长虹,重点工程重点突破,一项工程就是一个亮点。伴随着建绿、增绿的铿锵脚步,一个个以生态文明为主旋律的大手笔、大气魄的造林绿化工程呈现于世人。
在南北两山绿化成为青海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工程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突出重点区域,启动实施了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和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公益林建设等几大林业重点工程亦齐头并发。重点工程作为点睛之笔,让西宁绿化成果亮点频现。
令人无比振奋的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进行大规模造林,五年绿化面积是前18年的两倍多。一改过去小苗造林成活率高的旧理念,全部采用灌溉条件下的大苗木栽植上山,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一、二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4.8万亩、栽植高规格苗木1500余万株,初步形成了长27公里的森林生态景观。
2012年,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泥不下山、水不出沟,17个大南山主景区风景宜人。在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成就如此大面积的绿,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是一个奇迹、是一项创举、更是一种震撼。
令人无比欣喜的是,剑指危崖,将北山危岩体的综合治理列入西宁市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不追逐炒地皮赚得黄金百万,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为百姓、为子孙留下一片片草地绿荫,以人大立法的形式给予永久性保护,6000亩规划用地、160万平方米的拆迁用地全部建成北山美丽院永久性绿地,在西宁市的建设史上亦史无前例。
北山脚下一排排破旧的平房被拆除,危崖下的数万名群众搬到了安全地带,取而代之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树木和错落在林间的主题公园,机场高速公路犹如一条绿带映入人们的视线重点实施的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绿化及平西高速路景观林带建设,让曾经破旧不堪、与城市发展形成极大反差的危崖、危房地带变成了美丽的景观带,这是西宁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改善生态环境、为民造福的非凡手笔。通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优美的山林向城市渗透,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风景线和绿色屏障,使西宁市的自然景观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明显改善南北山的生态环境,遏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曾经一度绝迹的高原兔、环颈雉、秃鹫等野生动物又多了起来。如今,西宁南北两山逐步形成了以省市两级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为核心、各绿化区为基础的管理管护体系,逐步探索出高寒干旱地区实施重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成功模式。
至2014年底,南北山现形成森林20.93万亩,两山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5%。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新增森林资产价值51.7亿元,是工程总投资的3.2倍,年平均资产增值率为8.8%。预测20年后,南北两山现有林业用地森林资产价值将达到124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将达到48644万元/年。
2009年起,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工程选用1米高的针叶树大规格苗木进行高标准造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0.48万亩,先后投资约4.4亿元。从2013年起,西宁市启动山边、路边、河边、田边的四边绿化工程,重点在西宁通往郊县的道路两侧、河道、乘车视线范围内山体进行造林与育苗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农田林网建设。
同时,对平西、西塔高速公路隔离栅内长41公里的景观林带进行补植,对沿线6个互通立交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整治及周边1390亩景观防护林建设,四边绿化让绿色拥抱城区。多项重点工程,让满城披绿,一次次颠覆外地游客眼中西宁荒凉少绿的印象。
西宁市大力实施城区生态绿化工程,开展北山美丽园、高速公路及铁路沿线、城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城区绿地灌溉系统、城市绿道系统、5分钟步行绿地系统服务网络等绿化建设。同时,整合南北山公园景区资源,开展西宁国家级环城生态公园申报与建设。
启动实施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城区湟水河、北川河、宁湖湿地资源保护。正在建设的青藏高原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将为生态脆弱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良好典范。智慧方略,因地制宜施策还绿布绿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也是最重要的民心工程之一。
在一座城市,对每天奔忙的人们来说,最愿意看到的是点缀在繁华里的绿色和随处可见的绿地。为此,西宁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在多次关于绿化工作调研中强调:一定要把扩大绿量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营造和谐家园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于是,东南西北中,美景在城中。
东有自然植物、奇石和湿地景观组成的湟乐公园;西有突出音乐舞蹈、运动健康的行知公园;北有万马奔腾雕塑、亲水平台、健身广场的柴达木公园;南有被誉为城市大阳台的南山公园,还有那上百种植物取胜的西山植物园编织绿网惠民生,每天清晨或者黄昏,去公园绿地转转,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享受一下城市绿化带来的惬意,真是太幸福了。年近七旬的孟大妈高兴地说。
推窗见绿,建设家门口的公园。为了还市民于更多的公园绿地,将2012年确立为主题公园建设年,新建设10处主题公园,新增公园面积4589.1亩。并且,相继完成鲁青公园河道、建国路东侧、棋苑、柴达木路等74块游园绿地建设;对恬园、绿园、滴翠园、朝阳小游园等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新增街头绿地面积806.5亩、道路绿地326.55亩;三县新增园林绿化面积1250亩。与此同时,十年间还兴建了西宁湟水森林公园、景熙丰湿地公园、湟中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大通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察罕河国家森林公园、水峡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公园。
2011年以来,在注重打造各大公园一园一景、一园一品、一园一活动特色的同时,西宁市政府将五所市级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让庭院社区绿草鲜花相呼应,开展庭院及居住区绿化上档升级活动,坚持社区建到什么地方,绿化就搞到什么地方在新建的多处景观大道上,丁香、榆叶梅、红叶小檗、高山黄杨等植物已展现出其靓丽的色彩和婀娜多姿的身影。按照一街一树、一街一景的规划,做好街道行道树的补植,对祁连路、五四大街、德令哈路等城区道路进行绿化更新改造,全面提升道路绿化景观。
还将海西路、贵南路、小峡口、骨胶厂四处约200亩的废弃或闲置土地建设成临时绿地。高标准建设好海湖新区湿地公园等城市湿地、滨河绿地和河道防护林带。全面完成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已治理段的绿化工作,使河道沿线成为城市中心区域大幅增绿的主要地域。三县重点让农田旁、道路旁、宅院旁绿起来。
湟中县塔尔寺周边、湟源县县城周边及109国道、大通县老爷山周边和宁张公路沿线、湟水河及其支流两侧的前坡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实施低效林改造。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乡镇村庄的绿化美化,乡镇驻地、村庄的绿化水平亦大幅提高。
本着有土皆绿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沿河布绿、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公园广场建设,河道治理绿化,道路改造绿化,单位庭院、居民区绿化达标建设,中心城区综合整治绿化。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引领产绿用绿大美青海升级版需要一个美丽的西宁,城市森林是建设宜居夏都最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把发展民生林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更丰富更优质的林产品,让森林更好地造福社会,让林业更好地服务人民。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乡将军沟村46岁的康海福,去年6月从县农商银行用林权证贷了5万元款,买了500只小鸡,发展林下养殖业,在林权抵押贷款的资助下,他赚到了第一桶金。类似的林权抵押贷款在全市稳步推开。
作为我省首个农业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及服务试点单位,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通县林下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已形成苗木花卉繁育、中藏药材种植、林下特色养殖、森林生态休闲旅游、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等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按照中央和省市林改政策和七步程序、十二流程的要求,2010年3月,西宁市正式启动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到2012年底全市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林农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
林改的推进就犹如一股春风,手里捧着林权证这颗定心丸,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对林业发展的前景越发看好,造林和管护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小苗、远山造林为主,转向城镇周边、大苗造林为主;以造林为主转为造林、护林、用林并重;城市园林绿地管理事权下放,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转换,林业职能部门由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得益于发展林业思路的转变,林业工作的造、管、用、护更为有机统一,使林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活力源泉。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强化行业管理效能,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制定了《西宁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行动方案》,设立了林业园林经济发展改革、林业产业市场化体制改革、林业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公园绿地管理改革四个项目组,分别推进林业改革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成为焕发林业发展活力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全市4区3县44个乡(镇)741个行政村,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面积340.42万亩,参与林改的农户达19.3万户、80.28万人。
累计完成确权发证面积301.65万亩,发放林权证6677本,成立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或管护协会)924个。仅2014年,已积极申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43个,争取省市林业产业资金1880万元,以国有林场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中藏药种植基地21处,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值约1500万元;林下养殖各类林禽22.44万羽,年产值约380万元;利用森林景观扶持林家乐、森林人家的自主经营农户达40户,年产值560万元。脚踏实地,务实作风巩固享绿爱绿经过西宁人民不懈的努力,已勾勒出一幅城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高原生态山水城市蓝图。西宁市委市政府打造高原生态山水城市的非凡信心和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的坚定决心,西宁富有成效的绿化成果和独具特色的高原园林景观,为西宁作为西部地区城市申办国际园林(绿化)博览会赢得了先机,也成为宣传西宁、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今年44岁的李玉斌,自19岁成为市直机关绿化区的一名护林员,一干就是25年,他对绿化区的每一颗树木都非常有感情。说起这25年的造林工作让他感慨万千:说实话,1989年我初来时看着光秃秃的山没有一点信心。心想咱青海的山上连草都好好不长,别说树了,感觉当时的绿化规划、设计有点开玩笑、不现实。
但是通过二十几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南北山上郁郁葱葱,从青春年少到年富力强,感觉自己也似那遮天蔽日的树木般在茁壮成长。自2001年至今,西宁市连续15年在全省林业工作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这是西宁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结果。
每年春秋两季,省市各厅局、各部门、各单位划片包区、共同参与,掀起全社会植树造林的高潮。大幅增加了城市绿地总量,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布局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的绿化格局,让森林开始逐渐走进城区拥抱市民。一片片葱茏的林木,一个个绿地广场,一条条鲜花大道,一株株行道树西宁的绿色越来越多,西宁正在被生命的底色绿色所一点点浸染。
而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城市品位、普惠城乡居民、建设美丽西宁的规划目标,总投资为22.21亿元的西宁南北两山三期绿化工程紧锣密鼓,到2020年将完成绿化造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向着更高的目标挺进,2011年,西宁市委、市政府根据西宁城乡绿化建设发展趋势,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并于2012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编制了《西宁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年)》,确定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的建设理念,构建一核、二区、三轴、四环、多园森林城市的总体布局。创建工作主要是围绕生态环境、林业产业、生态文化这三大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大幅增绿。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城镇园林绿化、主题公园建设、大南山生态屏障、机场高速路沿线景观整治、四边绿化等重点工程。开展爱绿护绿志愿行动、创森知识有奖竞赛、森林五创、最美城市绿化系列评选、有奖征文、星级公园评比等活动,有效的提高对创森的认知度,通过创建活动营造两片绿,在城市中建成一片绿,在广大市民心中竖起一片绿,形成良好创建氛围。林水相亲,提升城市灵气;林城相融,塑造生态格局;林居相依,共享幸福家园。
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按照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和创建程序,分解任务,实施目标管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每一处绿、每一簇红,都闪耀着踏实精神;每一个景、每一抹亮,都凝聚着绿色智慧。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40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
西宁人深深懂得:生态建设是最长远的民生战略,也是最平均的大众福利,更是全人类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的公益事业。唯有脚踏实地、务实作为才能筑牢城市绿色生态风景线。今天,当醉人的风吹过美丽西宁的城郭和乡野,一座高原山水花园城市正携着青草的翠滴、绿树的阴凉、花朵的芬芳款款向我们走来。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见证着这座城市惬意花园、绿色生态的铿锵步履,享受着民生林业、生态林业的建设果实,他们是城市幸福的主人!。
本文来源:k1体育-www.happylearn.net
Copyright © 2001-2024 www.happylearn.net. k1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ICP备54790345号-2
电话:400-123-4567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宝应县建代大楼171号